树英成长2015 | 开始
如果要一个词作为我的树英成长的主题,我觉得最合适的是:开始。
当然,树英把我送到了心仪的美国大学,这是新的开始。
我更想说的是,树英,是我努力探索自我的开始。而这一点,比仅仅拿到某个学校的offer要重要的多。能够找到一个地方,引导我去剖析自己,试图明白自己的性格行为如何改进等等,这个开始,不是用任何金钱或排名可以衡量的。因为从此以后的每一天,我都会不断努力尝试,反思,改进,再尝试……,最后朝着更好地自己慢慢迈进。这是一个无价的开始。
还记得刚来树英的时候,一被各种老师&学长学姐问到“以后想要做什么”这个问题就头疼得很想逃避。真的从小学开始就没有对某门学科的特别偏爱,也没有特别讨厌。以前总认为这样的不偏科是我的一小点优势,到这个问题我却真的希望自己可以明确知道自己喜欢哪门学科,轻易回答出来。这种突然觉得自己的人生到现在都没有好好考虑过的感觉其实还挺崩溃的,当然也会有不偏科也很明确自己喜欢什么的人。DTR和大姐都曾多次提过,我比较适合和人去打交道,或许以后可以做咨询、法律行业之类的。
我那个时候就是比较抵触。因为我不知道法律行业咨询行业或者任何其他一个行业具体是什么样子的。发现身边很多也在迷茫的小伙伴其实都是一样的。真的很感恩DTR可以发起树英Career这个活动然后交给我们去管理运作。一颗不知道自己将来要做什么忧心忡忡的心,在一场场和各个领域优秀的梦想家的近距离讲座之后,渐渐发生了改变。起初在听了一两场讲座以后,变得更加迷失。数学专业或者法律学位,一样可以抛开限制勇敢创业做冷榨果汁。既然我人生可以有那么多转折点那么多不定因素,现在我到底为什么、又要怎么样才能选择一个专业呢?但是久而久之,我渐渐在这些梦想家的讲座里面找到了一个共同点:做出当下最心仪的选择。他们从事的领域截然不同,做过的转折也各式各样,但是他们都有一股愿意割舍下过去追随当下自己的心的勇气,并且有将这一切追逐梦想的选择实现的执行力。我曾经问过从哈佛本科归来创业做维果清的晨玲姐,当时选择数学专业,在各种金融公司工作,后悔吗?她说:“不后悔啊,我是真的很喜欢数学的,后来的工作经验对于我来说也是非常宝贵的磨练机会,我的前任老板后来还成为了我现在公司最初的赞助人之一。”还有很多很多类似的故事发生着。我第一次意识到其实人生就是无法预测的,而且所有走过的“弯路”也一定不会是完全没有收获的,或许就在你最意想不到的时刻塑造着你未来的轨迹、你这个人。而且,像从大律师Matt在讲座里说的:“It’s totally normal to not know what you really want to do in life when you are 18.”诚然我们之间会有极少数幸运儿现在就很明确自己未来的追求,但是在18岁的年纪,不知道自己未来具体要做什么又有什么关系呢?最重要的是你有一颗愿意去探索自己的心,去尝试去碰壁去转变的心。
我让自己克服自己对不确定性的不舒适感,放开心去做自己可能会也可能不会感兴趣的事情。因为如果我不去尝试,我永远都不会知道。去WashU读夏校、和树英小伙伴一起做“人在上海”、去USC SHANGHAI OFFICE实习、和学妹搭班开始TOEFL班助教、现在成为共禾京品的兼职、尽可能参加一些不一样的活动。在一次又一次的尝试和反思中,我了解学习到了很多,关于我的兴趣,也关于我自己的个性。当然我对自己的兴趣个性的认识也一直在被一次又一次刷新更正着。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了我性格里面的优点:善于和人打交道、适合公开演讲等等以及同样的性格带来的缺陷,包括惰性、做事说话考虑都经常不经大脑思考不周全等等。我明白自己的性格其实已经基本定型了,但是这一切的经历都让我愿意去反思我固有的不足,然后努力慢慢地去改进,哪怕只能改进5%,也是我的自我突破。至于对于自己的兴趣,虽然还是前路漫漫,但是我也渐渐意识到无论将来我具体要做什么,我都希望可以和人交流、去在别人的生活里做出一点实质性的贡献。但是这些活动甚至活动中带来的体会都不是树英给我的最宝贵的东西。
那最宝贵的东西究竟是什么?回过头来想,我才发现一开始我对DTR和大姐的推荐的抵触,根本上来说,是因为我不自信自己是善于和人打交道的类型,更不自信可以从事像咨询、法律这样高强度脑力的行业。诚然,现在我还是很不确定自己到底是不是可以从事某项具体的行业。也不完全明确自己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性格,以后会走什么样的路。但是现在的我,不会被这样的不确定性牵绊住担忧的不敢向前进,而且在这未来还很长的未知的路上,我也会不断反思改进,从而继续探索,做出我人生中一个又一个重要的决定。这才是树英给我最宝贵的一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