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英成长2015 | 变成自己想要成为的人

 In Student Reflections

听说,和什么样的人处在一起,你就会变成怎样的人。树英所做的,就是把一群最有潜质的孩子聚拢在一起,再放任他们各自萌芽生长。而我在树英的光辉照耀下,静静地随时光看见自己如何变成了当年自己“想要成为的人”。

还记得两年前初次踏进树英的门,我只是个倔强的熊孩子,早已被中国式填鸭教育磨光了所有灵气,害羞,不敢多说话,对于未知的世界完全迷茫;但也许是树英跳跃的小绿墙,又也许是DTR那大男孩一样的乐活面容,让我听见“咔嗒”一声齿轮契合的声音,然后决定,对,就是这里了。那个夏天,我满怀着希望成为树英Class of 2015。

当年的我,真的是非常不会社交,甚至连到大街上挥挥手拦下出租车的勇气都是匮乏的。当年的我,真的是非常没有冲劲儿,完全不知道什么叫做“属于自己的生活”,可又是怎么会在现在的自己身上全然看不出当年的影子?是时光荏苒了岁月,还是岁月打磨了时光。我在申请季的终点望向那个一脸茫然灵魂缺失的自己,在岁月的时空隧道里看到了回忆。

DTR说,“树英Career这期有两位派悦坊的创始人会来, Mark是斯坦福CS毕业,王倞是清华女,记得参加。”
DTR说,“去去去快去看看树英的官网。”
DTR说,“你们给学校的love letter都写了么。”
DTR说,“你面试完记得给招生官写thankyou letter啊”
DTR说,“记得申请完好好整理你们的essay9.0版啊”

DTR说过很多,但是他的每一字一句,每个大男孩一样天真的表情,每一条充满着树英气息的词句,都像是502强力胶那样,将每一个原本形同陌路的我们粘成了一个大家庭。树英成就了我们共同的灵魂。

树英所强调的就是集体的力量。还记得当时查CMC录取结果的那个时刻,同在上课的一群大家没有一个在认真听讲好好学习的,都在努力地微信问我要吃的问我他们“大概不懂”的问题,然后美名其曰“帮我攒人品”。大家都是比我还激动地每分钟私底下用老师听不懂的中文倒计着时间,一直到CMC彩带飘动的那个刹那,全班瞬间爆发出了喜悦的气氛,甚至是一下课隔班就跑来了好多人问发生了什么。这种心连心的感动与喜悦,也许正是树英教给我的最好的部分。

喜欢很多人,喜欢过生日时非逼着大家去敬酒的完全没有老板架子的DTR;喜欢把我介绍给派悦坊的美丽的大姐;喜欢改文章每次都是发回两倍长修改意见的mentor;喜欢暑假去打SAT助教工的时候一直问着大家单词背没背的袁老师;喜欢一起当助教的都超级美丽的Hamilton 女神Tracy和我们充满霸气且智慧且美丽的Stern女王;喜欢所有单词认真背了的大家,以及单词从来默不出害得我还要留下来陪默的小弟弟;喜欢超级认真的邓璐姐姐;喜欢那个远去JHU求学的状元哥哥,还喜欢好多好多认识了,以及即将认识的你们。树英真的是一个充满爱意的地方。

还记得修改过几十篇主文书,每一篇都是完全不同的轴线,从文艺小清新的家乡小草原到之后非常狂野的散打社团。还记得去应聘树英的助教,状元一反平常嬉笑态度反而是板着脸扮演面试官角色的庄严肃穆。还记得树英满满的Thank You Card之墙,每一封都以稚嫩的语句留下了满满的爱意。还记得我在朋友圈发了说说抱怨申请季的艰辛后,大姐瞬间过来安慰我的感动满满。还记得好多好多,好多好多的成长与感激堆积出的一整个申请季。

后来的我,有了勇气坚定地在完全没有同届甚至没有同性的散打社混了一年,坚定地踏进了整一条街的咖啡厅餐厅甜品店问需不需要假期的兼职,坚定地骚扰了很多同是被CMC选择的未来同学,坚定地每天每天背着“I LOVE CMC”的书包常常穿着印着“树英学会”字样的“校服”,坚定地捍卫着这一份得来不易的团体感,以及热爱全世界,发现全世界美丽的信念。这一切都是你们带给我的力量和爱.

树英是个像家一样的地方,孩子们一个个奔赴全世界,而心却始终是属于这里的。常回家看看的学长学姐们撑着一场又一场越来越壮大的树英宣讲会,给所有懵懂的我们扫了关于申请季的一切盲。后浪随着前浪的脚步一点点靠近着海岸线,直到抵达阳光温暖的沙滩,看看自己一年的申请季走过的路,成长的痕迹。申请季就是不经历过,就永远无法理解懂得的事情。

Recent Posts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