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英成长2017 | 与清醒为邻

 In Student Reflections

我想,我今天能有这个资格和大家分享我的申请季,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芝加哥大学那个名叫Chris Davey的负责中国区招生官录取了我,虽然直到今天我并不知道她为什么这样做,但对此充满感恩之情。

在树英认识的其他2017的小伙伴们个性和发展方向迥异,就我个人而言,除了美国,还花费了在树英很多时间和凯音老师一起在英国牛津大学的申请中。因为从高一就来了树英,经过两年的探索其实在申请季一开始,我就很明确我的专业方向甚至我想去的学校,这也是我比别人在选校选专业上节约更多时间的原因。树英过去六年承载着许多性格和兴趣爱好截然不同的学生,它为不同人提供不同的资源,就像一棵大树上的树枝一样,永远不知道会往哪边生长,但汲取的是树的营养。

之前我的2017的小伙伴的几篇树英成长,大家都谈到了学校成绩,文书和标化相关的申请的必要条件,我就不重复以上这些方面了。我想简要说一下我的专业取向,马克思一直被大多数学生固执地认为是一个枯燥的存在,而我体会到它对于现代社会发展作出的思想上的卓越贡献。
从最实际的地方切入,我的ED学校,芝加哥大学一向以文书题目怪异而著称,其中的一道题(也是我的芝加哥其中一道补充文书题)是这样的:皮皮虾能看到16种原色,而人只能看到三原色,那么被我们所没有看到的是什么呢?

The mantis shrimp can perceive both polarized light and multispectral images; they have the most complex eyes in the animal kingdom. Human eyes have color receptors for three colors (red, green,and blue);the mantis shrimp has receptors for sixteen types of color, enabling them to see a spectrum far beyond the capacity of the human brain.Seriously, how cool is the mantis shrimp:mantisshrimp.uchicago.edu.
What might they be able to see that we cannot? What are we missing?

虽然后来我没有完全这么写,但我真挚地认为,在这个“多元”社会中,我们最为缺失的是我们作为个体的自我意识。
既有月考,期中考,期末考,又有Jumbo Party的蹦迪,万圣节的恐怖电影和好吃好看好玩的秋日祭,这是我在我的母校平和看到的当代学生的生活缩影。既有G20峰会,产权保护,神舟飞天,又有“文革”50周年,聂树斌案平反,罗一笑离去,雷洋案尘埃落定,这是当代社会大众眼中的日新月异。既有Pokémon Go风靡世界,人民币入篮,又有意大利拒绝宪法改革,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难民危机持续发酵,多次恐怖袭击在全球上演。这是以世界眼光下揣测的全球性意识。闸门洞开,浪涛汹涌,历史的洪流席卷向前。这里有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也有国学班的遍地开花;这里有赚一个亿是小目标的资产者,也有处江湖之远而无处安身的流浪汉。

慢慢的,我们却惊讶地发现,“多元”的我与你在渐渐趋同。你习惯了视线水平向下45度或更多,习惯了拇指上下左右5厘米距离的游走。对许多人而言,拇指在屏幕方寸间游走的距离,也许超过双脚走过的路程。没人去计算它不经意间吞噬的时间与记忆——看着一年前下载的客户端,你是不是时常会记不得它是什么;面对储存卡突然爆满的照片,也会偶尔疑惑究竟它们拍在何时;公众号关注的越来越多,可能够静下心来打开的却越来越少……

一些东西被高高抛起,另一些却终于悄无声息地沉入水底,仅留下水面波澜。我们不禁发问,这样的多元社会,究竟是真正的五彩缤纷,还是万花筒中的三棱镜折射出的幻化?

今年5月,我和其他三位小伙伴前往河南信阳进行考察,既希望找寻被时代遗忘的中国农村,又希望寻找自我价值的归处。信阳的这片土地上,可以说经历了当代中国最残酷的政治历程。在三年困难时期,这里八分之一的人口死于非命。我们采访了十多位当地老人,从他们口中得到了鲜活的历史材料。老人说,三个月没有吃饭,树皮都吃完了,去山上拔蒿草吃;老人说,四个兄弟姐妹都死光了,自己是唯一的幸存者;老人说,自己是靠生产队长的父亲把粮食藏到悬崖底下才活下来的。

国家上下,斗争连连;人群内外,残酷不断。一度,人们远离仁,远离义,远离天道,远离对自由的坚守。一度,人们认错为对,指鹿为马,万千生灵生机断绝。度尽人世劫波,深味人性幽暗,今天的我们又多少反省了这样的悲剧呢?

当我们四个高中生走进今天的信阳农村,会惊讶而欣喜地发现,这里的水泥路早已通达,砖瓦新房已然沿街排布,“孔楼小学”几个大字更是熠熠生辉。然而,这里却难觅哪怕一个青壮年劳动力的身影,有的只是嬉笑打闹的孩子与尚在劳作的老人。原来,他们是中国数千万留守儿童和独居老人中的一员,用家庭的亲情和汗水,支援了城镇面貌的革新。

这样的情形让我不禁想起,四十年前的月亮,照着一个国运彷徨、民生凋敝的中国。一个大钟停摆了,另一个闹钟响起来,铃声急促而动听,饥肠辘辘的人民,突然都红光满面。在一场真理标准的大讨论中,两只猫杀出重围。一只是白的,另一只是黑的,它们吃掉了“两个凡是”。我们跟着两只猫,走进了家庭联产承包的土地,走进了互联网空间,走进了IB和出国的道路,也走进了这个“多元”的时代。

时间沧桑之中,世事变革之内,在所有的变化中,却总有一些东西会天荒地老,历久弥新。知止而后有定,激荡之中有静。四十年后的今天,我们从一个空洞的符号变成了一个个具体的人。但是,扪心自问,我们能不能真正地找到多元社会中的“定”与“静”,找到真正的个体意识,找到自我的立足点?

在这个被名为娱乐和消费的园丁浇灌的花园里,成长起来的花朵无比艳丽。姹紫嫣红背后,每一朵花却又如此相同。或许,我们应当静下心来想一想,抛弃身边人的压力与担忧,抛弃大历史碾过的痕迹,抛弃一切灵魂的附着,我们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我们生命之归处在哪里?

我们的价值评判似乎成为了观赏者的特权,不管是Mid-Year Report,还是USNews排名,亦或是荣誉、忠诚、道德以及与其相关的一切。不,每一朵花都能绽放出同样绚丽的光芒,只要你找到属于你的颜色和姿态。在信阳农村的历史考证和现实凋敝中,在与学校商议规章制度的过程中,我窥见了一丝自我的力量。不管你喜欢哲学还是物理,愿意读书还是喜欢谈恋爱,请你为你的独立意识卓绝地斗争,或许去做自己的实验、自己的考察,或许去建立喜欢的社团,去梦中的地方旅游,最好还能像我一样,勇敢地站出来为学生权益斗争的同时把平和建设的更好!

当然,在寻找个体意识的遥远路途上,请你注意识别,哪些事物如电子游戏一般是无情世界的感情,如埋头苦读一般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如大众梦想一般是锁链上的鲜花,如装束妆容一般是人民的鸦片,而哪些又是真正的生命情感与本质力量。在快与变之中,在速生与速朽之间,那旋转的万花筒,必定会有一个坚定稳固的内核,那就是我们独立的个体意识:它经历时间的淬炼,依然会散发出不变的灼灼光芒。

无论如何,在这个多元的时代,我们在其中,独一无二,不可或缺。无论你是何种角色,都不要被历史的大潮淹没,或者冲刷去你的独立存在;至少你要在大时代中做个坚强的小人物,在狂欢夜中做个自由的舞者。

以上就是我个人作出的一些小小的见解。在这样的观察和思考中,把社会的多角度联合到一起,把过于放大的娱乐化环境缩小,把本该清晰可见却被可以模糊的社会灰暗面还原,处于这样一个世界中,我庆幸我可以有一颗较为清醒的心。

从小学开始,“从小做起”这四个字就如雷贯耳,但我们很少有机会把它落到实处。这次的美国申请,在常人看来,是一个学生的学习生涯中一个标志性的里程碑,但在我的意识里,它是我的生命中的一个选择,我愿意在这里贯彻我的价值取向,按照我心里的目标,做我想做的事,学习想学的理论。

“成为对世界有贡献的人”,并不是一句白话。
在这篇树英成长的最后,我想花一些时间感谢一些人和一些事。

首先感谢树英,我从高一上半学期就来到树英,这里像我的另外一个高中给我提供了不一样的养分,也给了在过去三年不一样的质疑和不一样的思考。记得高一第一次和DTR聊完决定加入树英之时,他说过如果两年之后我可以申请进芝加哥大学的话那应该是最完美的结局了。过去的两年我非常感谢在这里每一步的成长。

然后我想感谢帮助过我的树英的老师,一直陪我申请牛津大学的凯音老师,无时无刻督促我写文书的楚爽老师,曾经在树英读托福的时候给我巨大支持的佳易老师,还有楼上21楼的璐璐老师,颖杰,邓颖老师,还有Alex, Sarah和Daniel,以及永远秒回我文书的我最亲爱的mentor Stephanie. 一言难尽,心存感恩。

谢谢从头到尾,包括最后一刻支持我ED芝加哥的老板DTR。
谢谢我的父母,我的姐姐,我平和的所有教过和给过我帮助的老师们。
谢谢我的平和的同学们和我在树英的小伙伴们。
谢谢你们给我申请季中的支持,让我在选择之后能够义无反顾。

最后,我想送给大家一句话作为结尾,也作为之后想申请哲学方向的树英学弟学妹们的建议。

哲学,只要它还有一滴血在它那个要征服世界的、绝对自由的心脏里跳动着,它就将永远用伊壁鸠鲁的话向它的反对者宣称:渎神的不是那抛弃众人所崇拜的众神的人,而是把众人的意见强加于众神的人。

Recent Posts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