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英成长2017 | 幸运是与你相识
每一个出重要决定和分数之前的夜晚,我都会仪式般地熬夜(虽然本来也是只夜猫子)。SAT也是,Vandy ED出offer的今天也是。一排喝空的白桃乌龙,屏幕上放的令人昏昏欲睡的韩剧,一直到四点半才舍得闭上眼。
七点起床后牙都来不及刷就坐在电脑前,旁边摆着妈妈刚煮好的西红柿面, 以惊人的手速连续刷新半小时,一直到地址栏的链接突然自动变成以decision结尾的那一刻,闭上了眼睛,心里开始向从小到大认识所有的神祈祷。
Congratulations! 跳起来搂住了旁边的妈妈,心脏像要从喉咙里跳出来。拍照发了朋友圈,发了录信给老板,然后大口大口的喘气。
是这样了,我被Vanderbilt录了。从小自诩为拖延症少女,业余爱好不是钢琴奥数而是躺在床上以及鸡排奶茶,从没奢想过UIUC以上学府的我,和树英一起敲开了女神校的大门。
青岛的冬天,大风吹在脸上让人恍惚而清醒。距离第一次认识树英好像也有一年不止了。
– 缘起在微博 –
从小到大,我的学业一直走得很顺遂,顺遂却又平庸。
初中转到国际学校之后用两年时间适应环境,从此业至毕业一直都走在GPA 4.0道路上的我,总是非常容易自我满足。托福似乎没有怎么努力就直接到了112,使我产生了一种好像一切都能这样简单地顺利下去的错觉,直到我遇到了SAT这座大山。三次旧SAT最后以拼分2100都不到的败绩铩羽而归,SAT2也因为薄弱的理工基础没有底气,做过的那些活动看似每个都走心,但细细归纳起来也杂乱无章,没什么线索可寻。
抱着这样的标化成绩到了青岛一个名气还蛮响的中介签了约然后浪费了整一年半,每次认认真真打电话过去讲我喜欢的舞蹈和义工,因为没有所谓的学术价值被直接无视。每每催促起来得到也是一个不耐烦的“你这个分数进个Washington-Seattle差不多吧,没有SAT2也没有什么奖项。”
2015年的圣诞,抱着12月数学没有上700的惨淡SAT分数,我一个人坐在家里搜索网上各种各样的录取,各种各样的留学机构,好像哪一个都是一样:打满了水印真假难辨的藤校录取信,充满承诺却又漏洞百出的广告词。
现在都要感谢我那一刷微博就停不下来的习惯(?),在一片一片的“A校学生在XX文书老师指导下成功录取XX专业”中,我看到了一个写着DTR字样的logo, 还有一篇一位莱斯大学学长写的,叫做“树英成长”的文章。读完第一篇以后我就开始在树英微博不断搜索更多的树英成长,甚至登录到树英官网,一篇一篇的读——不像任何一个商业化中介的树英,温暖得让人怦然心动。这么多申请季的分享里流露出对树英满溢的爱,每一篇都令人动容。我觉得像发现了宝藏,也有点惆怅:我要是没有找现在的中介,早一点认识它,现在会不会不一样呢?
在孜孜不倦地像追剧一样追了四个月的树英成长之后,我告诉爸爸我决定和原来的中介毁约加入树英。和DTR打了几通电话发了几次微信,事情就这么敲定了下来。电话里DTR听着我凄惨的SAT,仍然跟我讲道我情况还不错,可以考虑前20的时候,我心里像荒寂已久的草原被星星之火点亮,在下着大雪的阳台上高兴地不断转圈。
然后我就是光荣地成为这个大家庭青岛小分队的一份子啦(雀跃)。
– 夏日,奶茶和essay –
读了那么多树英成长的我,在Essay班之前就对接下来的十几天有了大概的了解,也做了足够的准备。第一天走进1901的玻璃门,第一次接触到什么叫做long essay,第一次写出一篇让自己满意的文书,那么多新鲜而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一起,堆满了在上海那个潮湿炎热的夏天。
Essay班是我近年来度过最快乐的暑假之一了吧。上学时候连到班车点几步路都不愿意走的我,每天走一段阳光毒辣,有时候还大雨瓢泼的路途到欧江大厦去,帮大家点好今天的奶茶(也莫名其妙成为了奶茶妹?ww),偷偷叫一份午餐的鸡排,然后就坐下开始写essay。在灵感来了的时候写essay真的是一件令人幸福的事情,像钢琴家在弹随兴而起的乐谱,看着那么多构思变成白纸黑字最终变成一篇又一篇Final Draft. 写不下去的时候就去找Sarah聊聊天,或者坐在教室后面那个超级硌人的靠垫上,横七竖八地躺着写,趴着写。我也许是不多的人品爆发的幸运儿之一吧,long essay第一稿的思路一直沿用至今。临时回忆到济州岛海女和人鱼比喻这种我觉得肯定不会被批准的思路,却得到了mentor们的一致认可,最终演变成这一篇我觉得问心无愧,写尽我十八年抱负和成熟的long essay。不是自己一字一句,斟酌写出的东西怎么会有足够的爱和情感来打动AO呢?不管是一开始的Sarah也好,中间友情出演,可爱的Vandy校友们Alex跟Peyton也好,还是后来的public mentor学长以及我最最最最最感谢的我的Rebecca跟Daniel,每一个都那么匠心独具,和我一起细细雕琢着每一个思路。有的时候半夜三更写着作业突然想起来一个奇奇怪怪的角度,写出来后Rebecca总能一针见血地指出我的theme,然后和我一起把它变成一篇与众不同的essay。“终稿文书”这个桌面上一开始一片空白的文件夹,到最后堆满几十篇历经斟酌的essay,点开的时候成就感真的能淹没我呢。
当然了,essay班最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就是我可爱的树英peers宝宝们(飞吻)。大家的友谊在一起愁眉苦脸的写draft,吃油炸食品和喝奶茶中渐渐地升温啦(在树英,我胖到了119斤,回青岛两个月就变回了107= =)。这些peers让我见识到了什么是真正有梦想而有行动力的申请人:每个人如数家珍的梦校和钻研透彻的专业,讲起来眼睛里闪着小星星的EC,主题明确又超有深度的essay,还有你们每个都无比好听的美式口音啊(。・∀・)。长得高高脾气却温柔,和我一起吃火锅买口红的化学大神Claire, 身材超棒说话嗓音像美剧女主角的Emory女神Alice, 皮肤白白个子小小却超determined, 意志力强大到征服WashU的Griffin老婆,像小猫一样可爱内敛却很会编程的CMU软妹Rain, 颜值赛高游戏也打得超好的Anna, 还有总是带着笑眼文文静静的雨葳学姐跟雷厉风行气质爆棚的Minerva刘伊寒女神……(漏掉的宝宝们不要打我啊TUT)真的,有的时候感觉树英像一个藏宝箱一样,可能把这个申请季最有理想最可爱的年轻人都聚集到一起了吧~
– DTR、SAT、还有选校 –
我曾经无数次脑补过这一章树英成长我该怎么写,真到要落笔的时候,却反而慌了。
从我第一次认识DTR的时候开始,我就很为这样一个人的存在感到惊讶:一个人的人格魅力达到一定极致高度之后竟然还可以持续不断地往上升。一开始加入树英之前我看每个人的树英成长都在连续不断地夸老板,鄙夷地想着自己日后肯定不会这么狗腿,然而我错了,DTR是我人生中遇到过最棒的人之一。
那么先从我和老板漫长纠缠的选校跟SAT开始讲吧。
旧SAT三场全部失利的我,早早就立下了新SAT一定要1500翻盘的决心。五月初战1460,还沉浸在高兴的余韵里准备六月结束战斗,就发现自己六月因为粗心大意考试被Cancel掉了,五月底做过那么多的试题全都白费。以为赶不上ED的我在家里对着邮件泪流满面,心里想着自己是不是命中注定要止步于此,止步于永远见不到曙光的标化,哭着发语音给老板问他怎么办。在所有人给我的劝告都是苍白的“事情已不能挽回”的时候,老板的一句不要哭,和后来的一连串建议很简短却很温暖,仿佛一下子稳住了,眼泪也随即停止。老板就是这样神奇,一句话,几个叠词,好像就能让人心一瞬安定。
边准备essay边准备的标化,老实说,挺艰难。等到long essay定了稿已经是九月,离背水一战还有一个月,大概是我人生中最竭尽全力的一个月了吧。一直以拖延症著称的我,每天回家不睡上一两个小时就学习不动,在那一个月却破天荒地几乎没有睡过下午觉,也没有早睡过。从前一本巴朗背了两年的我,一个月就背完两遍,月初打印出和小山一样高的那么多套题也每一套都细细掐着时间做完。走在下课路上的晚风里,想着之前树英成长那些为了标化努力拼搏的学长学姐,好像眼前也有了一条点满星光的康庄大道。十月份不拼分1510,旧SAT数学没有上过720却得到了新数学800,展现在我眼前的那一瞬间,仿佛真如学长学姐们讲过的那样,什么都值得了。
然后就是从六月就开始的选校。还记得刚开始选校的时候我从上个中介承来的唯唯诺诺的习惯差点没把老板气死:Indiana Bloomington, Ohio State, 诸如此类的州立大学堆满了整个我的选校List, 而当年最好的除了一个Emory大概就是UIUC了。DTR絮絮叨叨又语重心长地给固执地要去州立大学读经的我打气,也问过鲁莽跟风的我,学经济是否跟随了自己的初心。九月那段时间几乎是一天换一个梦校,从NYU到Emory,Tufts到西北(还因为坚决拒绝USC又把DTR气得不轻),直到我真正找到了自己的女神——Vanderbilt University。Rank #15的排名像橱窗里精致的玻璃柜子,明明盛着我最心爱和渴望的东西,却千里之外,遥不可及。安全感匮乏的我瞻前顾后地问了好几次DTR,在10月出分再次确认ED Vandy得到他认可的那瞬间,整个人都好像燃烧了起来,然后就是全力以赴。女神校的文书写起来好像永远不会累,女神校的城市名听起来很有田园气息,女神校的Supp收到feedback之后几十分钟就能马上改完,女神校连application page都是那么的和蔼可亲,承载着我一腔付诸心血的努力。
在这半年的相处里,DTR几乎升到了和女神校类似,甚至更高的位置了。真的,比起老师这个称呼,我真是太喜欢“老板”了。像亲人也像老师,像老板也像朋友,一旦有什么成就,哪怕是微不足道的成就,第一时间都想要跟他分享。难过和慌张的时候,他简简单单的话好像总也能起到安抚人心的作用。手握offer的那一刻我在想,如果没有遇到树英,没有遇到DTR,此刻的Vandy于我而言大概也只是遥远的,属于别人的一封名校录取罢了吧。
– 最后碎碎念 –
一路走来,申请季以我能想到最顺遂,最开心的方式,平平稳稳地结束了。
感谢父母生我养我时刻在我身边,站在我的角度关怀我,也支持我的每一个决定;感谢我这一年所有的朋友在我背后给我无尽的温暖和支持,陪我度过无数个漫漫长夜。
距离看到树英学会这四个字大概也正好满一年,申请季画上句号。那时总是疑惑为何树英这么大,每一分子却都一样深切爱它,现在设身处地,已然明白。
感谢一年前的深夜那个微博搜索,让我遇到了最好的peers,最想要的offer,最温暖的DTR,以及,在全中国也无可比拟的树英:世间幸运,不过与你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