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英成长2018 | 感恩遇见你,感恩还是你

 In Student Reflections

感恩遇见你,感恩还是你

2018年6月26号15:00

我在老板的下午茶诱惑和Rachel的不停地催促下,终于动笔写下了这篇树英成长。

高中四年对我来说既是成长的四年,也是卧薪尝胆的四年。得知我准备出国后,初中的班主任找我谈话了两个小时。具体内容早在我记忆中模糊,只记得她最后问了我一句:“确定了吗?你在现在的体系下一直走下去会有很好的结果的。”我看似坚定地点了点头,但不敢直视她,因为我的眼眶早已湿润。在那一刻,我意识到自己已经没办法回头了。

我直到现在都不确定当年的决定是否正确,也许就是这份不坚定导致了当年的我没有全力以赴。或许在很多人眼中我的美高申请季是失败的,但面对我糟糕的标化和从未自己动笔写过的文书,我明白最后的结果并不意外。四年来,失败的美高申请季的一封封拒信无时无刻不浮现在我脑海中。在高中阶段不断的激励着我前行。我暗暗下定决心四年后的申请季不再让自己后悔,可面对更加复杂繁琐的大学申请,“不后悔”是一个说起来容易却很难实现的目标。在一个平平的学校里面,偶尔有想法却缺乏行动力的我似乎在一次次无从实现中慢慢的颓废。维持GPA,坚持做活动曾成为了我一段时间内唯一的短期目标。

初遇树英

2016年5月,我第一次follow树英的公众号,这也成了一个很重要的转折点。首先要承认,我是一个功利的人。在刚刚接触树英的时候,我是把树英当成中介来看待的。树英最初吸引我的是其优异的申请成绩和把每个学生的信息公布出来的勇气。但随着2016届申请季的落幕和一篇篇树英成长的发布,我似乎慢慢体会到了树英的不一样。树英从未把学生当成流水线式的application package,树英人也未把树英当成中介。在家庭一般的氛围中心与心之间的交流,和对理想的深度剖析成就了成长,而申请结果更多是水到渠成的一件事而已。

这一切在我亲身经历后变的更加真实

如果说标化和EC这些硬实力在申请季之前已差不多定型,那文书就是申请季的重头戏了。老板总说我的文书进度还不错,但其实认识我久了的人都知道我是标准的重度拖延症晚期(从我拖了树英成长6个月就能看出来哈哈)。由于对自己profile的极度不自信和树英的peer pressure容不得我一点松懈,一点都不organized的我人生中第一次在没人要求的情况下做了excel来track essay以及各种资料的进度。即使是在最忙碌的summer school,我也会强迫自己在当天晚上看完mentor的feedback,并在3天内回复。

这些或许可以算作我申请季最显而易见的“成长”,但更重要的是我在一次次brainstorming中慢慢思考我很多事背后的“why”。还记得9月底的时候,Kerri突然给我发微信说她思前想后还是觉得我的long essay topic不够那么深入。本以为long essay早已截稿的我当时脑袋一片空白,如果我3个月的时间都无法完成一篇合格的long essay,那离EA还有1个月我还有救吗?

答案是有救的,因为我遇到了Kerri,我遇到了树英。Kerri把我拉回了我在essay班时写下的第一个topic ——一个曾因为太普通和流水账般而被我抛弃的topic。深夜微信交流几个小时之后,第二天早上,邮件里静静地躺着Kerri的feedback。一篇650字的essay Kerri批注了1000多个字,一个个我从没思考过的问题既让我措手不及,也让我惊喜。记得essay班最后一天被大姐聊哭了之后,大姐就建议我尝试把过去做过的事情联系起来。Today I finally made it!看似不相关的零零碎碎小故事在Kerri的引导下串成了一根线,一根有血有肉的,定义了“who I am”的线。

一场与一点都不圣母的圣母的感情纠葛

  • 12/13 18:42

“After careful consideration of your Restrictive Early Action application for admission to Notre Dame, the Committee on Admissions has elected to defer a decision on your application.”

  • 3/17 18:42

“As previously promised, I am writing with an update on your application to Notre Dame. After additional review, the Committee on Admissions would like to offer you a place on our waiting list. We do so with some hesitation because we know you have been anticipating a decision since December.”

我不敢说我的申请季是波折的,因为我比太多人幸运得多。12月迎来第一次defer的后一天Boston College送来了安慰,我也很庆幸自己在RD收到多封拒信后有UCB雪中送炭。被圣母Defer和Waitlist到心凉后也曾以为伯克利就是我命中注定之地,申请季就此结束。但在平淡无奇的一天下午,Senior Spring的我因为一通电话从睡梦中醒来。我万万没想到,我圣母的waitlist转正了。这曾经是我梦寐以求的offer,可从去年11月到今年4月,这半年足以让我放下对圣母的感情,说服自己爱上UCB。但接到转正通知时,我犹豫了,我内心掀起了波澜。我发现我还是怀着想去圣母的想法,于是开始衡量两校的利与弊。

伯克利于我而言是学术圣地,我会与许多优秀的同龄人在学术上前进。但圣母更能给人一种集体荣誉感,它小且精,对学生更是给予极大的关注与辅助。它仿佛是伯克利的反义词,它或许没有UCB的国际声誉,但它拥有我梦想中紧密温暖的Notre Dame Family。更重要的是,丰富的core curriculum能不停地推动我探索其他领域,并从中建立与我专业Economics的联系。最终我明白了我所追求的不仅仅是学术,而是集体感和使命感。就像我在Why Notre Dame中写到的一样,“With ND as my home, I’ll grow intellectually while never losing sight of why that growth is so important. ”

最重要的感谢放在最后

我不是一个善于表达感情的人,我时常把感谢藏在心里不敢说出来。但这封树英成长,没有他们会变的不完整。

先插播下秀恩爱的Jussie(Julie+Jessie)。圣玛丽最高级脸的超模Julie,也是被我压榨到没有人权的小学妹。虽然一直diss你的冷暖不定,但你依旧是我心目中可爱高级的AP Bio大腿。高中的四年因为有你们,圣玛丽从一个我很后悔来变为了一个让我无比留恋的地方。我跟你说过希望你带着更好的自己进(来)入(找)申(我)请(玩)季(耍),我也相信你做得到。祝愿你在树英的帮助下考入你最爱的学校(的rivalry),也在此祝树英所有的学弟学妹们申请季顺利,前程似锦。

另外要感谢the Best Essay A,没有你们我无法独自面对申请季的不确定性。此刻就坐在我面前嫌弃我拖延症,一次次在北京和我完美错过的Rachel,马上要和我携手进村的Cassie和要替我继续爱北卡村的Ann,你们绝对是我遇到过最美好最温暖的姐妹关系。来自四个不同城市的我们也马上要进入不同的四个大学继续求学,但我会永远记住我们一起struggle,brainstorm,和加油鼓劲的日子。如果我们能再聚,我会请客的哦(不用打钱的那种)。

提到Essay班自然也不能忽略最赞的助教吕东宁和管天悦。我school list和EC的初稿可以说都是他们一手敲定的。感谢吕东宁学姐在我面对Why Econ毫无头绪的时候,给我推荐了她最初的入门的经济书,这本书虽然没有直接被引用在我的why major里面,却在我最迷茫的时候给我引路。管天悦学长大概就是那种SAT接近满分,经常出现在老板朋友圈的人了。本以为他会很不好接触,但他却在整个申请季像朋友一般的给我提建议,在ND出结果的前后跟我开玩笑来缓解我紧张的情绪。谢谢你坚定了我REA的决心,也谢谢你对我essay的帮助。总之圣母这封来之不易的offer真的有你的一份。

当然也不能忘了我的一小时室友Cynthia了。虽然我们真正面对面见面可能连一天都不到,但感觉整个申请季你一直在我身边一样。我们一起学(闲)习(聊),一起拖树英成长。虽然翻了翻聊天记录发现咱俩聊得东西99%跟申请季没什么直接关系,但这些真的是治愈焦虑症的良方,也侧面证明咱俩真的变成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了。当时我纠结圣母和UCB的时候你跟我说圣母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离你近哈哈哈哈,反正咱们以后就比赛见了哦(Go Irish!)

最后的最后,还是要感谢把我领进树英的老板。作为一个北京党,我跟DTR见面的时间非常有限,但老板秒回的微信让我从未在申请季觉得孤单无助。当我纠结是否要选择REA优势不大的圣母而放弃优势较大的ED1/ED2,老板一句:“试一下呗,我觉得你还蛮适合的。“无疑给我打了一阵强心剂。即使在我被defer/waitlist,并拿到其它满意的offer之后,老板也从未放弃我,因为他理解最后这封offer对我的不同意义。他从未代替我做过任何事,也从未尝试左右我的决定,但当我需要他的时候,他一直都在。

感谢树英,遇到你,遇到这些美好的伙伴,真好。

感谢圣母,感谢当年参观时不经意的一个quote让我体会到了学习的真正含义,也感谢兜兜转转还是你。

Recent Posts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