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英成长2018 | 我之为我

 In Student Reflections

我之为我

通常在我写这种带有自我色彩的文章的时候,我一定要听歌,不仅因为创作需要情感,也因为我特别喜欢听歌,选歌的时候也苦恼了很久。最后选了DIA的飞行少女,乐观随性,是我是我。

在这篇树英成长中,我会带着我对自己未完成的反思,回望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回望我的想法。我会从四个与申请季有关的阶段解析我之为我:标化,选校,活动,我的那些伯乐。

 

Personal & Ideal

对于我的标化,我的内心一直很惭愧,曾经最不想和别人提起的就是我的成绩。我一直很有自知之明,自己本来就不具备学霸的配置,但本人也的确因此郁闷了很久。作为一个会想很多的水瓶座,我会继而思考,我的成绩烂是我的学习方式不好,我不够努力,还是我这个人很垃圾。我想来想去,可能是我不够聪明吧…… 暑假,我也花了两个月的时间,起早贪黑地上课、背单词、刷题,也和别人用了一样的方法,为什么不行呢。呐,我承认,没上1400可能是因为自己备考后期松懈了。要问我后悔么,那肯定悔啊,也会和别人一样说一句“学弟学妹们别走我的老路”。我去年的树英成长也是这么看过来的,但你说还会有人和我一样么,我猜,有!现在回过头去想,我在SAT上的几次心态崩溃也造就了我的成长不是吗,个人认为也领悟了考高分的无法理解的道理,比如说,有时候你努力了也不一定有好结果,提10分原来我都会这么感动;与此同时,我也发现了自己考SAT最喜欢的部分竟然是写作,每次也能取得不错的成绩。说这些,是我安慰自己的说辞,也是想劝和我一样的人,或者将来会和我一样的人,想开点,无论你考出了什么成绩,都不能成为判定“你是怎么样的一个人”的因素。其次,我仍然在正视自己的分数、自己的路上。我新年许下的愿望其中一个目标是,正视自己,接受自己,做一个不羡慕别人的我(long-term I guess…)。如果我都不能接受我自己的优缺点,那别人必然是不会接受我并尊重我的。这很难做到,很模糊,但我仍然想在我的后申请季中努力做到,去尝试。

我之为我,是很personal和ideal的。

 

随性,感性,心先于大脑

我遇到的所有人都会在我的选校上问我类似的问题。选择女校的时候,问我为什么要去女校;选择他们不曾听过的学校的时候,又问我为什么要选它。我总是编几个他们想听的理由,好像我很清楚自己要什么一样。现在能大声说啦!其实我并不知道(朋友曾说我的偶像包袱很重,现在想想是真的很重hhh),估计是走心选的,我一直是一个很感性的人。有的是因为看了几篇文章,有的是因为喜欢那里的学姐。你说选学校要很多理由么,和狗爱豆、找爱情一样,要的不就是那一瞬间的悸动么,那么多学校,我难道还要每个都编一个正儿八经的理由么,有些不也是备胎和炮灰么。现在正大光明地说,选Colorado College是因为可以滑雪,排名适合,以及在top25的LAC里还算是没有那么那么高冷的;喜欢Scripps College是因为6月去的ACULAC的college fair,就那的学姐最亮眼,以及她宣扬的“Scripps毕业的都是穿长裙做NGO的姑娘”在一瞬间戳到我了。真正选校的时候,我也没那么随便,很有效地(很势利地)把每个排名段的LAC按照自己的能力选了,20-30选3个,30-40选4个,依此往后…… 写到这里,有些不知道怎么收尾了,好像太展露自我了。每个人都有自己心里的一杆秤去选择学校,我的秤在排名和我的随性中摇摆。好像没太能解释我想说啥,大概是you do you吧,listen to your heart。

我之为我,是随性、感性、我也解释不清的。

 

从独特经历中学会谁都不会教给我的知识

我的活动就很魔幻了,用“魔幻”这个词因为大概没有人有过相同的经历… 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曾在一个粉丝大站做管理策划。面对一整个工作组年龄都比我大的情况下,一开始的我是很忐忑的,她们有些工作了,有些在大学混得不错,总之都有些社会经验。本人呢,零经验。人外有人,山外有山,我很感谢她们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个道理。有些很优秀却又不桀骜,当然也有圈子里的垃圾让我破口大骂。熬过夜,爆过手速,短途跋涉去别的城市做活动,final前因为工作大哭,被骂过… 这个工作的意义于我,不仅限于resume上的二三活动,它曾是我的开心果,是我的牵挂,充斥着我的生活,也会一直是我的灵感和警钟。也许我没学会很多实质的东西,但我学会了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让我深刻地领悟了自己的不足和缺点。虽然我这个工作的结尾没有那么圆满,但我一直很感激我在工作组的时间,陪伴我奋斗过的人,不失能把粉丝站管理称为“对我最有深远影响”的一个活动了。

再说一点吧,我大多数的活动其实和我申请的专业一丁点关系都没,没什么规划,都是因为我喜欢,我想去做才去尝试的。我做过灯光师,活动策划,整理熊猫的窝和喂食,参加舞蹈队。我可以摸着良心说,我的每个活动,我都热爱。我认为这是做活动的时候最重要的一点,热枕的心不灭的情。(听起来好俗套啊…)

 

我的那些伯乐

按照时间线来推导,首先要提到陪伴我最长的爸妈。我的爸妈和其他父母是不同的,我自认为是半散养的,他们对我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我妈会在我初中的时候和我说,“你那个男朋友我觉得不好”;在我心大地结交新的朋友的时候和我说,“你当心点她”。那时听到的心情永远不会好,但残酷的事实总是认证了她吃过的盐比我吃过的米还多的铁道理。因为我妈,我决定要做一个能温暖别人、时时刻刻善待他人、包容他人的我。她永远会认真听我说我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大学,我内心铸造的宏伟梦想帝国,和我生活中遇到的各式各样的人、各种糟心的事…… 在我很难熬的阶段,会直接买了第二天的机票飞到纽约陪我。时常会想,如果没有我,我妈也应该会是个随性、很酷的靓女吧。

如果说我妈是护崽子的母鸡,那我爸应该是带我飞的雄鹰。我很爱旅游,就算我再怂,内心也一直做着冒险梦,都是我爸影响我的。别人在学加减乘除的时候,他带我去肯尼亚坐热气球看动物大迁徙;别人在学桃花源记的时候,他带我去西藏看纳木错和藏民虔诚的朝圣之旅;别人在复习期中考试,他带我去哈尔滨滑雪。曾经很害怕我那么洒脱的老爸在知道我想去曼荷莲女子学院或者其他的文理学院时候会教导我“这不出名”或“以后不好找工作”,幸运的是他没有。他马上去搜了什么是LAC,曼荷莲怎么样,他比我更喜欢Scripps,甚至于最后一次看学校的时候,决定带我第二天飞去Colorado看CC。在知道我想学社会学和性别研究后告诉我,“做你想做的,老爸永远支持你”。想来,好像从小到大,这就是他对我说的最多的话。尝试前鼓励我,成功后为我鼓掌,失败后扶我起来。

 

父母除外,和我相处最久的伯乐应该是陪我度过肆意青春的狐朋狗友们了。在我的高中时期遇到的两位最重要的朋友——赵小姐和谢小姐,是我最想感谢的人。四年了,我们的塑料姐妹情已然成为金刚钻姐妹情。经常惊叹于那么不一样的三个人为什么会成为朋友,我们的“三角恋”好像很难用言语来表达。体贴的巨蟹,天马行空的水瓶,和毒舌的天蝎,从每个人身上都学到了我最缺乏的东西。理性,温暖他人,大大咧咧(…在公共场合随时都能大笑)。也是第一次意识到,从身边人身上学习再进行自我反思的认知,是多么珍贵的宝藏。

再说两个特殊的人——wyn和火车。网络姻缘一线牵——始于饭圈,我们的情谊却远远发展出了圈外。从大我3岁和大我5岁的人身上能学到什么呢:我前路的迷茫,她们刚经历完不久;我前路的荆棘,她们也未卜先知地替我斩除了。我人生中的每个重要阶段,wyn似乎总是我的楷模,带着父系光芒。努力学习,努力学技能,独立思考;而火车,总是带着母系光环。一起吃瓜,一起舔屏,一起狗爱豆。要说二人在我身上留下的最深的烙印,应该是真心待人吧,和我构造最理想的世界的同时,也哀叹着身边琐事。

最后,剩下我申请季中最关键最关键的你们——树英的所有人。

首先想说Essay B班和树英之夏的朋友们。Essay班是树英绝对无法摒弃的传统。它不仅教会了我们怎么写essay、简历和活动,更让我第一次体验到在树英能感受到最大限度的关怀、传承、idealism。我说过我会给你写的,陈子悦哈哈哈哈哈,但凑不出一段了。感谢陈皮皮和刘皮皮在短暂的10天里陪伴我和共同进步,你们去康奈尔夏校的时候共同吃瓜,还有当时的小黑屋(笑死)。感谢项楠,即使在essay班之后也一起约指甲;班长和Maggie,喜欢和你们一起唠嗑。还有B班编外成员王瑞星,希望以后少皮点我…

树英之夏,首先是官方的说法。在10天里,虽然我还是一个LAC党,会继续忠实地安利LAC们,但也打破了很多对大U的误解。改变了想法,结识了有趣的人们,锻炼了自己的奶妈能力。感谢树英之夏,谢谢“董三岁”和“邓十六”10天的带队照顾。看到很多人看了之后开始喜欢上LAC,很欣慰!!证明了看学校真的会改变想法。想对学弟学妹说,最好早点看学校,这样能有个大概的感觉,然后为之努力。但即使跟我一样在rising senior的暑假看学校,也无所谓,你始终有改变想法、决定的时间。当然这段最后要感谢很多人啦。感谢王大星全程搬行李也不叫累,感谢yuka全程拍照还修图嘎嘎,感谢小鳗鱼陪我浪,感谢瓜你妈妈和shj的闷骚,感谢女巫的明骚,感谢冯欣怡在大街上陪我一起疯,感谢慧慧包容我咔咔,感谢Amy那么可爱…… 总之感谢所有人!

 

最后,思索了很久该怎么描述树英,在我心中它没有那么具体化,它是很理想化的。和这最有关的两个词——树英和idealism——是最准确的标签。Jack Kerouac在《在路上》中的一段话我很喜欢。

“我一辈子都喜欢跟着让我有感觉有兴趣的人,因为在我心目中,真正的人都是疯疯癫癫的,他们热爱生活,爱聊天,不露锋芒,希望拥有一切,他们从不疲倦,从不讲些平凡的东西,而是像奇妙的黄色罗马烟火那样不停地喷发火球,火花。”

这大概是树英在我心中最准确的描述了。无论你是什么样的你,你在这里仿佛都能变成怀着赤诚之心的追梦之子。在树英,你是被重视的,被注意到的,被关怀的;在这,所有人都会竭尽所能陪你做18岁里最大的梦,把它变成现实。树英树英,树立英才。每个人在树英都会先成为自己世界的英才,最后成为世界的英才。18岁,不就是要做大梦么。就像王嘉怡描写的,它像一棵大树,无声无息地陪着我们,却用所有的枝干——老师,学长学姐,同辈的朋友——陪我们做梦、成长。

这里,给树英的灵魂董三岁单独的一段solo。

上个礼拜刚和你聊完,感触很多。现阶段的我很迷茫,不知道上大学之后会怎样,我人生之后的道路朝向哪里我一概不知。才知道原来所有担子卸下来后,也会恐慌,好在还有董三岁领着我。申请季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我在树英的结束。你还是愿意领着我,带我去尝试,带我走进我很陌生的理想世界。言语真的无法表达对你的感谢。

以及所有树英的老师,在托福上帮助过我的凯音姐,去年SAT班的佳易姐,帮我想着还能做更多活动的颖杰,给了我主文书idea的Jade老师,和Essay班以及平时方方面面照顾到我的璐姐楚爽和元元!感谢我的文书老师will那些日日夜夜的修改和我精神上的mentor。

你们就像是我们申请季中的路灯,时刻照亮又提醒我们,前路总有光明。

我再不舍,也到了结束的时候。我之为我,还有很多需要拷问探索的,但不管结局如何,在这路上的风景才是最值得珍惜、最值得回味的。由衷感谢一路上的你们。

Thanks a lot and good bye;)

Recent Posts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