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英成长(转学)2018 | 寻找自我

 In Student Reflections

寻找自我

在拿到Offer后写这篇树英成长,我开始思考申请季对于我来说是什么?是最后那句简简单单的“Go Blue”么?还是加起来有几十稿的各个学校的文书么?我感觉我有些说不清楚,无论是结果论还是过程论都无法概括我这段甜酸苦辣交杂着的申请季。

在高考之前,妈妈和我说要我出国,我曾一度觉得我妈妈在和我在开玩笑,毕竟这么多年的学习对于体制内的学生来说最后如果能有一个复交北清的录取通知还是非常美好的。只可惜,从小到大学习不太努力也不太聪明的我最后只去了一所普通的985。当时看到自己的分的时候,没有中考考砸的奔溃,也没有达成目标的喜悦。当时内心活动就是,就这个学校读读吧,于是当妈妈和我说别在中国读了,去美国吧,我毫不犹豫得就答应了。有人和我说,我选择转学实在是有勇气,因为我是放弃了一个还行的学校去挑战一个未知的未来。但对于当时的我来说从未有这种顾虑,大概是觉得自己本可以成为更优秀的人吧。

或许人啊,总是喜欢把最痛苦的人生经历选择性遗忘,我忘了我高三是怎么努力学习的只记得自己每天在玩,同时我也忘了我申请季经历多少痛苦与挫折只记得我轻轻松松得和我妈妈说,我拿到了UMich的offer,我可以去美国了,仿佛一切都像梦境一场。但当我在华师大图书馆开始着手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却突然觉得眼眶一阵湿润。

对于体制内的学生,尤其是像我这样的大学党,标化绝对是个重头戏。我呢从来不是一个英语很好的人,出分失败对于我来说非常挫败,特别是经历了一个暑假的学习我居然只考99分的托福,当时的我觉得自己为什么会这么糟糕。那段时间的我其实特别迷茫,我知道这是个很差劲的分数,我也知道如果只是这个分数,我离我的dream school又远了一步,但是我依旧不知道应该怎么再学下去。不得不感谢恺哥对我的不离不弃,也特别感谢那些陪着我一起学习托福和SAT的高三党们,和你们在一起真的给了我很多动力与快乐。直到最后,我的标化也不是什么优秀的成绩,但是我依旧很珍惜这段大家窝在一个没有一扇窗的被我们戏称为“集中营”的房间里背单词的日子,珍惜偶尔中午能一起出去晒晒太阳搓一顿的日子。

直到出标化之前,我都是那种有什么做什么的人,没有什么自己的思考。直到开始写文书了,我才意识到自己的人生是多么的狭隘与无趣。几百字的Why transfer我总共写了接近20稿,而其中的十几稿我是真的完全按着学长学姐的套路来写,那些文书就仿佛是一个没有情感的空壳,读之乏味弃之可惜。写文书的时候,我曾一遍又一遍得思考过自己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自己究竟想成为什么人。可直到现在我都没有想明白这个问题,我也不得不承认我的这篇大文书现在看来也不是什么佳作。与此同时,看着那么多树英的高三党能写出如此真情实感,让人为之动容的文书的时候,我不禁怀疑自己,自己比他们大的两岁究竟去哪儿了,我的人生经历是真的远还不如他们。那段日子,我不知道该写些什么,暑假的essay班,我每一天都窝在教室里,对着电脑屏幕不知道在敲打些什么东西甚至有时候只是对着电脑屏幕呆呆得坐着。那个时候我意识到了,自己这么多年的体制内的学习让我放弃了太多太多可以找寻本我的机会,学习好又算什么呢,我一个已经要20岁的人却仿佛与这个世界脱节是多么悲哀的事。我渐渐明白了有时候抬起头看看身边的世界,有太多事情值得我们挖掘了,书本的知识亦或者一个不值一提的高分真的只是我们人生里的冰山一角。

2018年终于到了,看着高三党们的申请季进入尾声,而我们转学党的申请季也拉开了帷幕。2月份是我第一批学校的截止日期,同时里面也包含了我的dream school。现在想来我申请季的所有感情基本上都倾注在了UMich上了,别的学校对于我来说似乎只是顺带的申请。已经不太能弄清楚自己究竟为什么会喜欢这个学校了,但对这个学校的执着仿佛是我心中的一股劲,鼓励着我坚持下去。犹记当时刚刚来树英,大姐问我想去什么学校的时候,我随口说Dream school是UMich。我觉得挺大的原因是身边有很多朋友在交大密院,想去UMich大概是为了弥补自己没考上交大的心理。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渐渐发现UMich其实与我十分契合,同时我又越来越觉得UMich对当时的我来说是多么遥不可及。尽管每每有人问我想去什么学校,我还是会毫不在意得说出我的dream school,但我从未敢奢求我能拿到那封夜夜出现在我梦里的offer。甚至连我家里人都不知道,我在夜里偷偷一遍遍得改UMich的文书,在申请提交之后,我到底写了多少封流着泪的Love Letter给AO,在AO不给我回信的时候,我又是多么焦虑。我想那段日子是真的痛并快乐着,无时不刻在无数张白纸上叙述着我对UMich的爱,想到什么就随手记录下来。这大概是我申请季最疯狂的日子了吧,我没想过这些啰啰嗦嗦的文字会多么感动AO,我只想这些让我自己感动流泪的文字能把我一丝丝的心意传达给大洋彼岸的UMich。我想人的爱果真是有限的,在后申请季,我似乎很难再提起精神去给别的学校表达爱意,终于在2月底我的申请季也结束了。

转学不同于美本申请,是更加孤独的,因为身边同年龄的人考虑的问题无非是要不要考研或者毕业工作。而我面对的一切困难,没有人能懂。有时候我很怀念高三的日子,因为那个时候,我们可以在一个班里,一起朝着一个目标前行,一起期待着疯狂学习之后的吃吃喝喝,一起和老师唠嗑抱怨。可惜转学不是高三,因此我很感谢我的朋友,愿意听我偶尔念念叨叨我的申请季,尽管他们对这些其实一无所知。我更感谢我妈愿意给我提供另一条路,让我去见识一下不一样的世界,给我一个机会去思考自己究竟是什么人,让我有机会去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人。又感受过高考又感受过美本申请季的我应该更有资格说出,这些过去的事情只是我们人生中不值一提的小事,只要我们愿意,就会有无数种可能性,也会有无数的奇迹发生在我们的身上。

最后说说树英,来树英是因为我同学曾来这里做她的申请,她和我说树英和别的中介不太一样,大多数事情都是要自己做掉的,老师们会无休止地帮助你,但绝对不会代替你做那些其实对他们来说只要几分钟的事情。然后我见到了传说中很有人格魅力的老板和大姐,就毫不犹豫得决定要在树英完成我这个人生不大不小的转折。树英给我的感觉是温暖而又独立,在这里不长的日子,树英把我这么个温室宝宝拉离温室,所有的申请工作基本都自己一手搞定。在树英这个大家庭里,我认识了很多朋友,有essay班认识的,也有老板给我拉了好多群认识的,他们是不遗余力给我帮助的学长学姐们,是比我小的但给了我许多启发的高三党们,但他们都有一个共性,树英的同学都很无私也很会感恩,常常愿意把自己经历的点点滴滴分享给我听。

2016年6月高中毕业。

2016年7月录取华师大。

2018年4月拿到UMich offer。

20岁的我没有什么值得后悔的事,而未来我也会向着光亮继续前行。

最后送一句话给大家,Let there be light.

Recent Posts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