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英成长2018 | 树英-四年-关于爱
树英-四年-关于爱
看到Admission Decision的时候我坐在学校一个空空的教室里,正在努力的清扫我的垃圾邮件。就这样我赫然的发现了一封来自我ED校的邮件躺在那里——这时候甚至还没到应该出decision的时候——等着我去点开它,看看我是不是申请人当中那幸运的2%。
现在我像那时一样,还是坐在一个空空的教室里面,被热空调吹得昏昏欲睡。原本我可以在这时看会儿电影或者书之类的,但是我却正努力试图从我的头脑里拉出些这几年模糊的回忆拼凑在一起,写下我申请季以及之前的成长历程。请别误会,这并不是什么抱怨——我很喜欢这样阶段性的自我反思,只是我敢肯定如果我把这件事留到晚上,我绝对会很没自制力的放弃然后赶不上死线,毕竟温暖的被窝和美妙的睡眠比写东西吸引人多了不是吗。
虽然很想去先买一杯热可可,但是我还是决定现在开始讲述我自己的故事。
我是什么时候来到树英的?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如果你要说“签合同”的话,我是不记得确切时间的,但是我还记得我第一次去树英时的场景。是九年级下半学期,我十四岁的时候(天啊居然是那么久以前,这简直像是2017年只剩几天的事实一样让我惊讶),那时候天知道为什么我妈就开始让我寻找中介。总之到了树英后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在我和老板说了我暑假要去北极expedition的时候,老板很兴奋地和我说这里有个上外附中的高毅佳学姐也是去了这个program。当时我就惊呆啦,因为当年去的中国学生只有我一个,我还以为这么小众的项目找不到第二个去的人了呢,居然这么快就遇到了一个,学姐还做了动物保护的社团活动。从这之后,老板把高毅佳学姐的微信给了我,那也是才9年级的我也第一次因为她开始接触各种活动。
哦对了,老板还说我们不叫她高毅佳,我们叫她搞一家。
就像许久之后高毅佳学姐对我说我们不叫他DTR,我们叫他老板一样。
她还说了我们不叫树英中介,因为树英不像是中介。这句话我当时根本无法理解,明明树英就是中介啊,凭什么不让叫中介,直到现在我才意识到,可能树英真的不是个中介吧,大概可能也许是个family.j。
记得和老妈一起当时还看了很多中介,他们要么就是把学生压迫的很紧,要么就是从八十个学生里面挑十个好好做去ivy,帮助自己扩大名声,剩下的七十个随便对待用来赚钱。作为一个极度自由和自我的人,我很喜欢树英轻松愉悦的环境,而且我敢发誓保证,他们对待每一个学生都是费劲了心思的。申请季中我因为拖稿天天被催,我的同学却因为中介不改essay天天催他们,因此羡慕我来了树英的人还是不少的。
我从小就是个被放养的孩子,因为爸妈不怎么约束我,不报各种烦人的补习班,用周末带着我去逛博物馆科技馆去公园野餐,所以成长过来发现自己还相对比较独立也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就比如我的申请季所有选校都是我和树英商量着定的,我的成绩我的活动他们也从不过度干涉,就像十四岁的我连去北极都是自己一人去的一样。
从北极回来后我全身心的投入各种上海的高中生活动,认识了半个留学圈做活动的人们,对于学习却马马虎虎。
为了我学习态度的问题,连老板都和我谈了不止一次。“你活动够多啦,好好学习爱吧。”他当时这么说。但是我是个很散漫又拖延的人,对于学习从来都只是一时兴起,打了一阵子鸡血后就再也提不起精神努力了。
我从来没有努力过。当然,我说的努力不是考试前一天晚上熬夜复习的这种努力,我经常这么做,而是为了一个梦想用尽全身所有潜能,每个assignment都用心做到最好的那种努力。在我身上努力貌似起了反作用,就像我托福裸考114(是个我满意的分数了),SAT刷了一个星期的题却1480(不那么满意)一样。就连在树英也是三年来weekly report,标准流程的questionnaire和mock interview全都没能好好像其他同届小伙伴们一样认真对待,现在想想也觉得对不起树英老师们的良苦用心…
当然我不是说怂恿大家不努力,努力是不会辜负人的,只要你有个梦想就请拼命向前爬吧。如果你没有梦想,那努力可以让你在之后有了梦想的时候,有资格去reach它。就比如你的成绩单一直是B,但是到了12年级却想去哈佛想去的要死,这时后悔就晚了,但是如果你一直努力做一个A*,等你发现迟来的梦想时就会有资本去争取了。(道理我也懂,可是我不太会实践)
跑题啦。不知道是因为天生如此还是自我调节的好,我从来都是非常非常非常乐观的。有时候连我自己都不明白我怎么会每天都那么开心。我原本对于传说中的申请季是十分害怕的——“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经历心理崩溃又重新站起,最后申进了Top 20”的励志故事谁都听说过,但是我并没有做好这样劳累的准备。
可是真的到了申请季,我发现这一切其实是十分有趣又愉快的事情。因为我又申英国的学校又申美国的学校,这两边的PS文书我都写的很开心。美国的文书是展现我最大的特征,我写的是curiosity,我认为这是推动我学习的最大动力:我什么都想知道,我好奇所有关于神经科学的东西,我问了几吨的问题,我必须找到答案。我的mentor Jaime在和我一起改了六稿,每次修改她都给我很多建议,她从来都是引导着我去思考,却把所有重要删减添加的决定留给我,从来不push我写一些我不喜欢的东西,对此我也是非常感谢了。
而英国的文书写的是我为什么想学习神经科学,这对我来说更加容易了,根本就是把心里话说给招生官听罢了。两篇文书我都产出的十分顺利,过程中的自我反思和斟酌词汇也让我受益匪浅。这里还是要夸赞一下树英,不仅美国的会认认真真的帮忙改,老板更是连英国的文书也一手操办下来了,同学的加拿大与澳大利亚文书也是如此,真的是不能负责更多了。
各种学校的补充文章也是,请各位学弟学妹们不要畏惧这些问题,它们不仅可以让你更好的了解你即将申请的学校,也可以让你们更加了解你们自己。千万不要把整个过程当成一种负担,而要当做成长的历程,用心去表达你那些奇特美妙的想法,这次难得有人仔细聆听你,请不要浪费这样的机会。
在做这些和兼顾学业的闲暇之余,我还会画画画儿(哈哈哈哈哈连在一起看好好笑),听喜欢的音乐,补些电影,随意的看些电视剧。除了生物和神经科学,我也喜欢艺术和语言,所以也会抽空自学几种有趣的语言,思考些存在了几百年的哲学问题,或是去edX和Coursera上喜欢的课。
申请季对我来说并不可怕,同样,我觉得很多事情都没有大家传说的那样夸张。就比如有人觉得IB很难,IB学生不睡觉,IB不能同时选生物化学HL之类的,可是明明这两门都是非常有趣的课,我们一个所有人都读IB的学校也没有听说谁因为压力过大而心理出问题或是睡的很少的,虽然不管我的成长,但是还是想让大家知道请尽情地选那些你喜欢的课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接下来让我聊聊即将启程的新起点,我知道Minerva也是通过树英的。作为一个很新的,跑遍7个国家上课,录取率只有1.9%,课程安排又是全世界只此一家的小众学校,Minerva的知名度显然来的没有美国这些常青藤名校来的高。我和Valnetina刘伊寒学姐最先认识的时候应该是她在树英当助教的时候,那时对她的定位只是单纯的停留在“学姐”上。老板和Valentina应该都不知道,我是在一年前的暑假,没事跑去树英玩的时候听到17er的学姐们在说“树英的Valentina进了很难的Minerva”的,那时候只知道是一个“去七个国家读书的学校”。我从小就喜爱到处旅游,喜爱摄影,喜爱去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城市听不同的人讲述他们的故事,所以理所当然的对它起了兴趣,还和同学查了一下,感叹几句它的困难程度和先进的教育观。那时候是没有想过我自己会申请这个学校,甚至选了Binding(和ED性质一样,不过没有特定的ddl,随时都可以从RD改成binding)。一年过去,Minerva在我的记忆中也逐渐被淡忘,直到今年暑假我在树英的essay class写文书的时候又碰到了Valentina,才对这个学校又有了崭新的认识。
不得不说,Valentina学姐真的是一把安利好手。还记得我们俩就这样坐在树英原先21楼的沙发上聊了一个下午的Minerva,考虑学校的时候真的应该和所在学校的在校生好好谈谈,这比任何online research都有用的多。这里吹一波树英的resource,各路学长学姐真的是树英最宝贵最宝贵的资源了,这里的传承是任何地方任何学校都无法比拟的。从Tina的口中我觉得Minerva简直就是我心目中最佳的学习模式。比起hard skills他们更重视soft skills,因此学生学习的不是死板的知识,而是获得与理解知识的方法,在普通的大学兴许我学的那些知识几年后就会被我忘得精光,而貌似Minerva学到的知识是能跟随我一辈子的那种。
于是我决定在暑假里就选择了binding(它申请开始的很早),不是没有犹豫过,不是没有衡量过新学校的弊端,但是我想要尝试,想要冒着那些不可能不存在的风险把未来的四年交给和我志同道合的学校。
Minerva很神奇,它不要SAT托福文书supp,只要一套它自己衡量智商、情商与creativity的测试和你的transcript就好了。
可是要知道,Minerva的学生不乏turn down了ivy league选择了Minerva的,而我却完全没有这些人那样优秀,我做测试的时候头脑昏沉不在状态,还因为觉得自己没做好找Tina哀嚎了好久。但是:
“我觉得除了你也没谁能申Minerva了。”老板和我说。
“Minerva简直和她一模一样。”我的朋友说。
“天啊这个学校也太适合你了吧。”我的室友说。
“我们学校能ed Minerva的也只有你了大概。”我的同学说。
“你很Mineva的。”Valentina说。
所以我还是抱着一线希望的,希望这个大学能接受我的追求和我坠入爱河 🙂
Minerva的面试是带着父母用中文面试的(这真的很酷)。决心好好面试却不知道如何准备,于是我就把自己原原本本的展现在了招生官面前,好好的把自己的想法传递了过去。我一向喜爱面试或者与人交流,可惜这是我申请季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面试,也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该伤心了。面试过程很有趣,我的父母回答的也很好,我也并不紧张。
Binding的结果本来是一个月出,原本以为是12月初出结果的我就这样毫无防备坐的在空空的教室里、清理垃圾邮件的时候发现了Minerva发给我的邮件,说admission decision had been made。说实话,当时我觉得我差点吓到窒息,尤其是在颤抖着点击了网址准备看结果后却发现还有个“view decision”的按钮,这一点点的推延简直是酷刑。点开了这个按钮以后,没有什么letter,出来的是一段视频,带着我的名字在开头。这一出让我觉得莫名其妙的愣在了那里,直到视频播放完了以后出来了一封信。我的天我真的希望他们能在开头写上Congratulations,要知道我刚开始看过去没有这个词的时候快死亡了,直到我好好的冷静下来读完第一句话。然后大概是狂喜的跑圈冲出教室大声叫喊,我对这里的记忆已经模糊了。
整个申请路程Valentina学姐都是陪着我的,催我交application催的都快比老板勤快了。可是真的是费心费力,热心又helpful,而且人也很好。你看,这不就是Minerva的学生吗,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喜爱它呢。
这时是11月30号,我差点儿(还好没)就交了UC schools。
我是11月中旬收到的第一封offer,英国的Leeds。我对这个大学的了解非常少,等到录了以后做了research才发现是个挺不错的大学,当时第一反应就是我有书读啦,当时已经很开心了,没想到我居然这么幸运的进了Minerva。
最有趣的是,由于我是隔天才撤回的我之前提交出去的application,第二天早上我就收到了杜伦大学的offer。要知道我英国的PS写的是Neuroscience,在Durham我却由于他们没有这个major申的是Psychology,而Durham又是仅次于牛剑的大学,从开始就做好了被拒的准备,没想到居然被录了,真的无比感谢老板和各位树英的mentor尽心尽力帮我改文书了。
就连之前撤回了EA的case western也在前两天发邮件让我上portal,告诉我被录却因为撤回了application所以withdraw了我的admission。
我:我觉得我一辈子的运气大概都花在了申请季上吧???
身在其中的时候不会发觉,但是回首望去却发现树英真的带给了我很多很多。
过去四年里我在这里认识了这辈子最棒的一群人们,我可以在写essay累了的时候加入狼人局转换思维,可以在有任何问题的时候寻找Kerri、Sarah Jamie和所有的mentor,可以和助教开心的聊天聊大学,可以认识不同的人结交很多有趣的朋友,可以被老板催着赶文书,也可以等老板的女儿出生了以后送上满满的祝福❤️
就如同我可以和Melody李月琪坐在树英的沙发上不知不觉聊了一整个下午听她讲education一样,树英是个让人不自觉沉迷的有趣地方。甚至我马上还要和王奕文去个哈利波特的圣诞舞会,这样莫名志同道合的朋友实在难能可贵。她们两人一个被录了范德堡大学,一个去了梦校罗德岛艺术学院。Vandy和RISD都是我极其喜爱的学校,而看到她们收获offer时我的喜悦甚至和我自己收到了一样强烈,我相信我的尖叫整栋楼都可以听见。
差点忘记树英之夏。在我10年级升11年级的时候也就是2016年的夏天我随着树英去了他们的college tour,先不说在每个大学都学到了,感受到了什么,树英之夏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我们一个小分队里的友谊。这个小分队里,有2017er的但妮,金姐,方圆圆,2018er的cooper,钊钊,和我。虽然横跨了一年,但是我们六个人在那段时间里搭建出来的友谊和经历过的快乐着实可以让我纳入树英Best moment Top3了,可以隔着年级学校和性别甚至地域成为朋友,也是我最喜爱树英的地方。
现在正式恭喜一下,我们小分队的18er,全都是大学生啦!
申请季一定是压力满满并且让人痛苦的吗?当然不,申请季对我来说是一段充实又快乐的时光,也许是因为我幸运,但谁说不是因为我心态好到爆炸呢?
Happiness is a choice,你可以选择因为今天下雨而低迷一整天,也可以选择冲进雨里踏水花玩儿。
我选的学校Minerva聚集着许多大胆,有趣,又有想法的人们,而我将加入他们踏上一段独特且绝无仅有的旅程,游遍全球的同时收获知识与友情,树英和我的家庭给了我足够的自由和支持去做出这样的选择,我希望所有人在选择学校的时候,真的不要看排名,而是去寻觅那个和你灵魂产生共鸣的地方。
Minerva的校训是什么来着?
Sapientia Critica——Critical Wisdom.
And I’m super prepared to become smart.
好了,我终于可以去买杯热可可,然后和朋友们一起期待他们申请季努力的成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