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英成长2019 | 写给18岁的自己

 In Student Reflections

写给18岁的自己

12月13日一整晚都没有办法真正进入睡眠状态,满脑子都是各种如果被NYU拒后我应该怎么办的想法以及如果进了我的反应。12月14号6点,天还没亮,我打开手机,看到微信里面说NYU已经放榜的消息,深吸一口气,打开了邮箱,进入NYU账号,看到第一个词并不是congratulations,强忍着内心焦灼的心情继续往下看,“you have been admitted to …. and the NYU Class of 2023. Congratulations.” 可能这真的就是梦想实现的时候吧,也是18岁收到最好的成人礼。

总觉得申请季会是一个很漫长的阶段,却这么画上了一个略有草率但不是完美的句号。现在回头想想从前的那些经历,也是感慨良多,一直都想有个时间可以把这一路的故事和感受都写下来,却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时候,那就这次树英成长来写一写我的一些值得记录的体验吧。

从高一一进国际部,我就默默许下愿望,我想去纽约,想去纽约大学。高一的那个暑假去纽约上完夏校后,我更加坚定了我的想法。纽约这个城市有太多神奇的事情,比如它可以让全世界的人集中在这个地方,各自展现他们特别的地方,以至于让这个城市承载着许多与众不同的地方,在这样的城市学习是多么幸运的事情。Taylor的那首Welcome to New York 里面那句“ Welcome to New York, it’s been waiting for you, and you can want who you want” 也是增加了我对这座城市无限的期待。纽约大学更是在纽约的市中心,路边无数建筑上插着紫色旗帜的便是纽约大学的地盘,这让我觉得不是仅仅在这个学校上学,我是在这个城市里上学,正如那句“ It’s your city now”。可对于高一的我来说,上纽约大学还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因为不论是我的标化还是活动都还远远不够,这让我很迷茫。即使自己知道要努力,但并没有明确的方向。

 

树英也就在我最迷茫的时候出现了。在之前我奔波于各大在重庆的中介,却没有让我满意的。他们都说着我听着不太真诚且相似的话以及吹嘘着之前申学的结果,这让我在签与不签之间踌躇不定,因为内心很想找一个自己喜欢的且能给我安全感的中介。经过朋友的推荐,我知道了树英,和老板十几分钟的微信电话便让我一下子坚定地选择了树英,虽然相互的了解很短,但我内心的直觉告诉我,就是它了。可能因为这段聊天的不同吧,从前都是那些中介在夸夸其谈,我永远是一个听众。但和老板的谈话,我变成了主讲人,我在讲述着我的故事,而老板的表现让我觉得他想要了解我以及很肯定我自己表达出来的观点,这种感觉使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树英。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没有错。之后每周的weekly report,还有佳易姐经常强调着标化的重要性和课外活动的持续性,我的申学道路渐渐清晰起来,少走了许多弯路。树英对我很大的一个影响就是超级无敌严重的peer pressure,不论是在树英上托福班,还是传奇的essay班,以至于树英之夏,都让我一次又一次深刻地感受到树英里学生的优秀。太多人有着比我高出很多的标化,却还是很努力地想要完美每一个细节,还是有对自己很多的不满意。身边这么多优秀的人的存在,我怎么能不更加努力呢?就拿树英之夏来说吧,许多小伙伴们除了去看学校以外都要考八月的SAT,白天奔波于各个学校已经让人身心俱疲了,但晚上一回到酒店,大家都会找一个可以聚集在一起安静学习的地方。十几分钟后,大家会不约而同地聚集在原定的地方坐下开始学习。每天都是如此,甚至在飞机上,候机的时候也是刷题时间。有些时候我想偷下懒玩一会儿的念头都会被身边学习的氛围打消掉。这可能就是影响力吧,身边的人很优秀,也会让自己变得越来越优秀。

要说在我申请路上最大的障碍就是标化吧。这真的是一个很累,很难熬的阶段。不知道上了多少补习班和遇见了多少方法不同的老师,结果有好也有坏,但承受这其中酸甜苦辣的人只有自己。我相信太多人都经历过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的事,但真正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时候,还是无法接受的现实。在考托福的道路上,我经历了太多次被现实打脸的情况,3月的时候考了96,让我有了些信心,觉得再努把力就可以破百分手托福了。现实永远比你想象的残酷很多,7月我再去考了一次93分,9月又考一次95分。6个月的努力,换来的是比从前还要低的成绩。我想过无数次放弃,但放弃托福就等于放弃我的纽大梦。可能绝不与现实妥协也是申请季需要的精神吧,我决定继续和托福死磕下去直到破百为止。10月中旬那场托福决定我是否能ED纽约大学。10月25号也是一个不眠之夜,紧张的等待成绩公布。最后证明,我的坚持是有用的,破百了,离我的纽大梦又近了一步。这条道路上让我记忆最深刻的莫过于高一暑假的托福班了。每天巨大的单词量和安排紧凑的课程,让我压力超大。上午上课,下午听写,晚上又继续背新的单词,两周的时间,每天都是超负荷的学习。但却真的有很大的作用,让我的托福上了一个台阶。班里的同学也是非常刻苦,树英永远都有的peer pressure,也是无时无刻强迫着我focus on studying。

申请国外大学这个决定改变了我很多。我曾经是一个并不开朗且不太爱与其他人交流的人,每天永远低头学习的人,朋友很少,也不太自信。到了高中,因为申学必须的活动,我做出了许多我曾经一定不敢做的事,比如做主持人、演讲还有辩论。在这些活动中,我渐渐找到了真正的自己和我真正想要成为的人。从开始的胆怯和不太情愿到后来的自信满满——我喜欢站在台上被所有人关注的时刻,我喜欢用自己的声音去影响和感化别人,我喜欢和许多人一起合作完成一个比赛的过程。我变得开朗起来,越来越喜欢结交朋友,不再是那个永远把自己的想法藏在心里的女孩,而是用自己的行动去表现出来。这是一个自卑到自信的过程,也是我成长中无比珍贵的turning point。 我相信这也是在大学里所需要的人际交往和沟通的能力吧。

 

“If you want to go fast, go alone. If you want to go far, go together. ”这是在蔡雨桐学姐的树英成长里看到的,感触颇多,而这些感触都是树英教会我的。在这里,我并不会被当成一个远道而来的人那么格格不入,每个人都很容易交流和沟通,都会尽自己全力去帮助你解决。也在这里,我认识到了好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一起玩狼人杀,一起写文书brainstorm,一起刷题到半夜。作为一个重庆的学生,树英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对于我来说,树英不再是一个中介,它是我在上海的一个落脚地,这里有可以随时给我帮助和建议的老板、大姐、佳易姐等等,还有经历丰富的学长学姐就像Ciao、Roger等等,总是能给我超棒的提议,以及我在树英结识的所有的2019er,在这个大家庭里面,每个人都可以畅所欲言,不再拘束。这让我想到了高二暑假的essay C班,那真的是一次超棒的学习和交友体验。内心是有很多期待的,比如我究竟会选择哪些学校,主文书让我这个自认为没故事的人怎么写,班上的人会不会都是超级学霸等等。进门第一个打招呼的就是老板,我心里还有些紧张害怕老板因为一年没有见面会没有认出我,但出乎我意料的是,老板一句“沁倬好久不见”让我心里的担忧立马打消掉了。面对周围陌生的面孔,一个人静静地坐到自己名字的座位上,一言不发。这时候,旁边的一位同学很官方地伸出手对我说了她的名字,我有些诧异和不适应,但这个尴尬的对话让我紧张的心情缓和了许多。自我介绍,小组讨论等等活动让大家越来越熟悉,我也认识了许多朋友,像苏心菲,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她的梦想“as rich as possible”,还有两个Lily,一个是我室友,一个和我有同样ED学校的,都特别聊得来。认识了这些人,我也算是长舒了一口气,这样的场合变得令人自在了许多。除了一起讨论文书和brainstorm,中午一起点外卖喝奶茶还有狼人杀,都让essay C班的气氛活跃了许多,也让我觉得自己越老越融入这个陌生的环境。我的主文书的内容也是好几个学长学姐问出无数个为什么之后选定的一个内容,我原本觉得自己这18年过得挺平淡的,要写出个文章来真的很难。但经过他们的一番提问过后,我渐渐发现和回忆起来生活中无数的小事和细节,然后经过他们的一番梳理,帮我列出了我主文书一个结构和大致内容的安排(真的太厉害了!!!)

人间是值得的,因为一路走来太多帮助过自己的人,需要去感恩他们的付出和陪伴。老板,大姐,佳易姐,凯哥等等就像家人一样,什么烦恼都可以倾诉,什么想法都能一起讨论,可能这就是我觉得最好的老师的样子吧;身边我的朋友们,不管是学校里的还是树英的,我不再是孤军奋战,因为我的身后有一群朋友在默默地为我加油,真心的祝愿彼此都好;还有我的父母,不论是学习还是申请都不是他们所擅长的方面,有些时候他们甚至会因为帮不了我而自责,但他们给我的却是我最需要,那就是在我陷入迷茫或者受挫的时候,可以和他们坐下来就像知心朋友一样展开对话。有些时候我真的觉得自己太幸运了,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身边有很知心的朋友和老师,无时无刻都有人关心着保护着。我真是一个不太会表达自己的人,我不太会直接说我爱你这类的话来表达我对你的喜爱和感谢,但在我的内心深处,我感谢且爱着每一个在我成长道路上帮助过我和关心过我的人。因为你们的存在,让我不再孤立无援,让我可以用动力和信心树立目标和实现梦想。

当然,我还要感谢的是自己。“我心中最好的旅行一定要一个人。当你孤身离开熟悉的城市,没有朋友没有家人,只有你自己,你吃的每一粒米喝的每一口水走的每一条路都是为了你自己,为自己而活,就是旅行的意义。”这是我在一本书里看到的话,我很喜欢,申学这条道路上也是这样的。一切的初衷都是为了自己,如果自己都把自己放弃掉了,那任何人也无法帮助你了。好结果的背后总有一段挣扎和痛苦的过程,我在这个过程中成长,有人说成长最残酷的部分就是我们不是在一个空间里向前,每一次成长,都是从一个空间到另一个空间,放弃一个躯壳,去找一个新的自己,我也觉得如此。高中对我最大的影响就是让我独立地在同一时间面对很多件事,我渐渐知道了规划时间和制定计划,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以及受挫无数次过后继续坚持下去的重要性。就像蔡康永说的“长大那么辛苦,如果不趁机成为自己生活的主人,实在太划不来了”。在高中的这个阶段,我彻彻底底成了自己的主人,自已去尝试去挑战去接受每一个选择背后的苦难和结果。我很享受这样做自己的感觉,因为这样一切意料之外的事,自己想想都会觉得是情理之中。

进了纽大就像是这辈子我第一个喜欢的人接受了我的表白。Why school就是那封表白信,无数次的School research就是从各个方面来了解它,好多love letters是对它献的殷勤,很多次的咨询电话是想和它的关系更进一步。submit之后是无休止的焦虑情绪让我的内心无法平静,它会接受我还是拒绝我呢,又或者还想再考虑考虑。还记得我树英之夏的时候,最后一站便是纽约大学。前一天晚上就开始莫名的兴奋,就是小女生去见自己喜欢的男生的那种心情,看到纽约大学的建筑更是让我内心疯狂尖叫,表面还要装作很淡定的样子。直到走到steinhardt的门口,实在是憋不住了,对着那个写着steinhardt的建筑兴奋地说:“明年秋季入学我们再见哟!”真是当时看着有些傻乎乎的,但我现在想说,我实现了当时的那句话,圆梦啦!

成长真的是一件很累的事情。小的时候都想当大人,连过家家都要抢着当妈妈,可越长大越觉得无趣和压力,所以长大了之后又像变成小孩子过无忧无虑的生活。时间是回不去的,能做的只有在时间不断流失的过程当中,寻找那个真正的自己,发现自己身上的不同与闪光点,这好像就是树英一直以来为我做我的事。说得再大点,树英为所有树英er做的最好的事,就是让你知道世界虽然坏,你却被爱着。

It was where you were meant to be.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这是我一直坚信的话。经历过申请季之后,回到头来看看,会发现每一次的经历都精彩无比,每一次的体验都是不可多得的财富。别老是觉得自己是人生配角,默默过就算了。在每一个人的故事里,我们都是主角,况且现在是人生中最美的年纪,最好的时候,愿所有被放在舞台中心的你们,享受一切,玩得尽兴。

Recent Posts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