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英之夏2017。芝加哥站Chicago | The First Sight of Chicago
时隔两年树英之夏再次来到芝加哥,作为全美人口第三大城市(仅次于纽约和洛杉矶),以及美国第二大商业中心,得天独厚的商业优势及科教环境形成了其特有的芝加哥学派。在这里我们邂逅了西北大学、芝加哥大学两大世界知名学府,以及艺术类排名全美第二的芝加哥艺术学院。在树英小伙伴的眼里,这三所学校又有着怎样的特点?来看今天的分享repo。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西北大学
| by Amanda 19er

根据info section的介绍,我们了解到西北的社团活动非常丰富,有几百个奇奇怪怪的社团可以参加。但是社团的竞争会比较激烈,这也是西北的一个特点,就是同学之间会相互比较,peer pressure绝对是有的。不过这也不是坏事,看着同学那么积极的读书学习去社团,历练实习找工作,自己即使不被那种劲头感染也会迫于压力好好学习。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芝加哥大学
| by Amy 18er

除了那个现代感十足的图书馆,芝大还有各个时代风格各异的建筑;哥特式建筑,魔幻的宿舍楼,长得像乐高的楼,骚粉的楼等等。就地理位置来说,虽然芝大被黑人区包围(黑人莫名其妙背了不安全的锅),但校园里还是非常安全的,每几十米就有报警器,还可以随时叫警车送回家。
接着就聊到芝大最引以为傲的学术。芝大整个本科的学术体验都基于它的Core Curriculum,但与其它强迫性地学某些课程不同,芝大的Core Curriculum旨在鼓励学生去理解不同的思维模式,比如有Humanity,Social Science,Philosophical Power等等。在芝大有句校友们用来自嘲的话-Where fun goes to die(玩乐匿迹之处),却无不刻画出芝大学业之重。但芝大学子们似乎都对此非常满足和快乐,他们会在闲暇时间在魔幻感历史感现代感兼具的走廊上从柏拉图聊到弗洛伊德,聊量子力学和新古典主义,或是聊中世纪,聊荷马史诗。所以芝大并不像许多人想象的那想是nerd聚集地,而是一个非常人文的,自由思想碰撞的地方,是智慧的归属地。芝大并不是、也并没有想做一个适宜于所有人的学校,而是一群思想自由,性格特殊的人进行学术探索和创作的地方,甚至有些像柏拉图的哲学园(这里就必须和它的好邻居-功利的商业气氛浓烈的大西北形成一下鲜明对比啦)。
中午就集体蜗在一个小教室里和季国臻学长聊人生。听学长讲他曾经的迷茫, 包括对申请季,对大学,也包括对人生,在ED失败又两个被拒之后峰回路转收到了芝加哥的offer,并且申请的初衷仅仅是因为觉得芝大的文书题目很有意思脑洞轻奇,所以千万不要因为某一个方面就否定自己,无论如何我们始终有试一试的权利,也许会就此碰到我们的destiny。还有就是迷茫是人生的常态,所以不妨在大学四年里去尝试一些看似“不着边际”的事,读哲学,或是去世界各地交换。时过四年,学长说他变得peaceful了,更加坦然了,这种心境的转变需要经历的积累和沉淀,而这些很大一部分是芝加哥带给他的。当时在投进阳光的小教室里,有一种非常美好的感觉。
SAIC 芝加哥艺术学院
| by Steve 19er

学校的课程相对于其他艺术学院来说更具灵活性,学生在四年的学习过程中可以轻易的转换专业,因为SAIC希望其学生可以尽可能掌握并混合使用多个媒介来表达自己的构思。同时,批判也是课程组成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每个学生的作品都会在完成之后被带到“评价室接受来自于老师与同学的建议。
为了保证学生可以在毕业之后迅速找到工作,学校有专门的部门帮助学生规划就业并设有一周一次有关于当前市场的info session。SCIA的学生也可以在SCIA的网站上找到实习与工作的机会。
对于申请所需的作品集而言,需要11-15作品。虽然SCIA欣赏学生作品集所使用媒介的多样性,但其招生官跟看中的是作品集中所表现出学生的中心思想及其性格。另外如果有申请SCIA的写作系的学生需要另外递交一篇文字类的作品。